Sunday, May 27, 2007

<品三國.上>及<品人錄>



一口氣讀完易中天先生的<品三國.上>及<品人錄>,兩本書都是有關中國古代歷史人物,而兩書亦有其不同的著眼點。首先, <品三國>是論三國時代的英雄人物,讀後令我既學會正史,又對曹操、劉備、孫權、孫策、孔明、周瑜及其他三國人物有更多認識,更清楚明白 <三國志>是歷史,而<三國演義>則只是小說,明白兩者的分別。當中更以對曹操的用人之道深感興趣,他的用人的智慧在二千年後的今天仍然用得著。例如,曹操作為統帥,從不和部下爭面子,搶風頭,總是把功勞歸於部下。<三國志>則用16字,"官方授材,各因其器,矯情任算,不念舊惡"。意思是知人善任,唯才所宜,招降納叛,盡釋前嫌。更進一步,又可把知人善任分為3個層次,一是知哪些人是人材,二是知他們是哪個方面和哪個類型的人材,三是知道把他們放在哪個位置最合適。

< 品人錄>則分為五個部份,分別討論項羽、曹操、武則天、海瑞及雍正。因為五個人物生在不同的朝代,討論的視野更闊,話題更廣,又為這五位人物及他們身邊的人作比較,例如項羽與劉邦、劉邦與韓信、康熙與雍正、武則天與狄仁杰。當中亦以武則天、海瑞及雍正的章節帶出中國的政治、中央集權、專制制度及人與制度的相互關係,最後更論及"人治"、"德治"及"法治"背後的道德觀。看完兩本書後,更加明白天下事都在乎於人,要學會曹操的用人,劉邦的知人,也要有雍正"以不爭為全爭"的度量及手段。

No comments: